浅析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

※发布时间:2023-10-15 17:47:18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农产品物流是实现农业生产资料流转和农产品流通的必要手段。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的升级、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大流通及城市大市场的有效衔接,是实现我国食品安全及全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对于打通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是以农产品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活动。

  是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下,最大程度地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见图1)。其包括的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都要求按照农产品物流的特性需要,农产品的原料品质和耐藏性,新鲜贮运工具设备的数量与质量,处理工艺水平高,包装、卫生清洁好,现代化管理和快速作业,最终农产品冷链物流协调、有序、高效的运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相应提升,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引导下(见表1),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发展,行业标准化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近十年来,各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国流通领域现代化物流体系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关于深化流通体制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工作的通知》《关于深化农商协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通知》等文件,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管理,推出一批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企业和示范城市评估活动,鼓励、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冷藏冷冻、流通加工冷链设施,构建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等,为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促进农产品物流健康持续发展。

  公开数据表明,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52.8万亿元(见表2),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从构成上看,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为3.7万亿元,增长3.9%,提高0.8个百分点,占全部社会物流总额的1.46%;工业品物流总额为234.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占全部社会物流总额的92.7%。与工业物流相比,中国农产品物流占全部物流总额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见图2),2017年比重已降至1.46%,农产品物流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随着农产品线上销售异军突起,带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不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2017年,我国生鲜农产品(肉类、水产品、禽蛋、牛奶、蔬菜、水果)产量达到13.28亿吨(见图3),亿元以上生鲜农产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到9634.2亿元。

  2017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总额达到了4万亿元(见图4),同比增长14.29%,冷链物流总收入达到2400亿元,增长10%,现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链物流仓储面积达到1.19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7%,冷库总容量4775万吨(见图5),冷藏车预计达到13.4万辆,全年增加1.9万辆,同比增长16.5%。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国农批市场冷库总量为4750万立方米,全国农批冷库总量占全国冷库的40%,第三方冷库的市场占比为38%,生产企业冷库占比为16%。(见图6)。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加强农产品物流节点建设,是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关键。截至2017年底,全国有4469个功能比较完备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70%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13个国家级产地批发市场,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市场1790个。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突破5万亿元,同比增长8%(见表3),在专业性市场中蔬菜、干鲜果品、畜禽、水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市场数量占89.9%。同时,商务部办公厅确定了第一、二批全国公益性农产品示范市场49家,其中全国公益性农产品示范市场(批发)名单28家,全国公益性农产品示范市场(零售)名单21家(见附件1、附件2)。

  目前,我国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完善。据调查显示,中国由于冷链系统不完善造成每年约有1200万吨水果和吨蔬菜的浪费,总价值至少为100亿美元;冷链应用率不到20%,人均冷库容量仅0.05立方米,占比7%,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见图7、图8、图9);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国有冷库中近一半已使用30年以上;区域分布不平衡,中部农牧业主产区和西部特色农业地区冷库严重短缺,承担全国70%以上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农产品流通过程包括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和加工配送等环节,并且要经过多个节点企业,运输规模小,致使农产品运输成本、储存加工保鲜成本、流通中介费用等偏高。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40%左右,其中鲜活产品及果蔬产品要占60%以上,而国外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见图11)。

  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冷链流通率达95%以上,损耗率小于5%,冷链利润率达20%~30%;中国冷链物流还是以常温运输销售为主体,综合冷链流通率仅20%左右,且损耗率超过20%,冷链利润率仅8%,低于常温利润率两个百分点,呈现冷链流通比重低、损耗大、成本高的局面(见表4)。

  在我国,农村物流企业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意识和先进物流管理、作业方式落后,如RFID、GPS、GPRS、GIS(地理信息技术)等一些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在农产品领域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技术仍然比较落后、设备简陋,缺少必要的产后预冷处理,损耗率较高;大多数冷链物流运输尚未配备定位、温度等信息化设备;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尚未大范围普及;冷链物流企业缺乏覆盖冷链物流全过程的信息化手段,缺少“断链”监管。

  我国农产品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偏低,仍然以家庭经营方式为主流,这种方式制约了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进程。与上下游产业对冷链物流的实际需求以及产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相比,冷链物流各环节和市场主体的标准规范体系还不完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标准存在执行不到位等现象,部分领域的标准规范仍然空缺。农产品无标准化,难以形成规模流通,从而了因运销模式创新带来的冷链物流需求。

  2017年我国冷链物流在技术层面上的创新有:产后商品处理技术、屠宰加工环节实现低温控制技术、包装规模化技术、一体化冷链技术、温度监测技术、食品追溯技术、HACCP技术、3S技术、生鲜农产品质量等级化技术、上下游企业冷链对接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食品追溯技术等。在供应链模式上的创新有“智能整合型”模式、“共同体”模式、“托管式”模式、“闭环形”模式、“即时即控”模式、供应链“并联型”模式等。京东通过自营物流体系建设,建设覆盖了300多个城市的冷链物流网络,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菜鸟通过平台整合冷链物流资源,提供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

  一是部分零售企业和生产商自建冷链业务。如以生鲜电商起家的易果集团就成立冷链物流平台安鲜达。二是快递物流企业纷纷开辟冷链战场。申通快递去年设立申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提供冷藏、冷冻仓储和冷链当日配、次日配等供应链服务;顺丰控股近日宣布和美国冷链物流公司夏晖成立合资企业。三是第三方冷链企业迎来爆发期。由于全程冷链的需要,冷链供应链涉及大量的资源整合,复杂性较高,给专业的第三方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一是冷链物流的跨界发展将更加多元化。未来,围绕传统运输服务,将会拓展冷链干线运输、宅配、冷链认证、产品溯源、生鲜交易中心、全程质量等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二是冷链物流将向网络化扩张。物流是规模经济,健全的网络是物流企业降本增效、升级转型的基础前提。三是冷链物流向集约化发展。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是未来的方向,集约化是很好的方式,在一定区域或范围内,把个别的、零碎的、分散而同质的客户集中形成规模。

  制冷、食品速冻、冷库自动化、包装等技术发展助力冷链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互联网的应用倒逼冷链物流标准落地,生鲜电商的竞争使得冷链服务标准越来越透明化、标准化,移动二维码等的应用使得标准动态成为可能。

  生鲜消费需求倒逼冷链物流发展,生鲜电商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对冷链物流发展具有拉动作用;电商下乡推动冷链下乡新思维,农产品进城、出口需求加快F2C模式的发展,市场需求变化带动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发展期。2017年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达到139元,平均每年增长50%,生鲜电商依托“一带一”世界经济带,助力农产品引进来与走出去。

  山东现代电商与物流研究院研究员,从事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的规划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产业规划、行业报告、课题研究等各类项目1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