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2021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宏观政策取向展望

※发布时间:2023-2-14 11:28:13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P同比增长9.5%,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9%,宏观数据背后我国的经济表现如何?各分项指标走势凸显了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哪些突出问题和挑战?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国家做了哪些相应的举措?临近2021年末,随着全球经济多点复苏、需求反弹但疫情变异反扑,2022年我国的宏观经济走势如何预判?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表现如何,明年会将面临什么样的机会和挑战?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保持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一年,因此,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从前10个月总体经济形势看,尽管面临多种困难,但国内经济仍继续了恢复增长势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看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体的经济状况,要看其P;P可以综合反应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从我国2020年-2021年第三季度P中可以看到: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呈前高后低走势。各季度P两年平均增速度分别为5.0%、5.5%、4.9%。表明国内经济以内生动力推动的复苏趋势仍在延续。

  中国是工业大国,制造业占比非常大。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6.4%。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两年平均增长5.0%;环比增长0.05%。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0%;总体来看,工业增长处于正常区间。

  从投资来看,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9.78万亿元,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水平不高,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9月份环比增长0.17%。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5%,两年平均增长0.4%;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相对缓慢,以往正常时期,尤其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往往在10%-20%之间,同比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速相对不理想。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8%,两年平均增长3.3%,比1-7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制造业的投资相对低迷,从2021年的数据来看,增长速度较快。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7.2%。比1-7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2021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回落。

  从消费来看,前三季度,社消零总额31.8万亿元,同比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3.9%。9月份,总额3.68万亿元,同比增长4.4%,月环比加快1.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8%,加快2.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0%。

  全国网上零售额91871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5042亿元,同比增长1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

  前三季度,消费的增速远没有达到疫情前水平。疫情之前,社消零总额每月同比增长可达到8%-8.5%。但网上零售增速较快。疫情对线下消费的更为明显。

  从进出口情况来看:前三季度,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我国的出口表现非常亮眼: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83264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出口155477亿元,增长22.7%;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7691亿元。增速虽比上半年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9月份,出口19830亿元,增长19.9%。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5%。在这一轮经济增长中,进出口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环比持平。总体上CPI呈温和上涨趋势。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

  就业情况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有就业才有收入,有收入才会促使社会稳定,且有能力消费,促进消费再扩大生产,形成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0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5%。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低于全年5.5%左右的预期目标。9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月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4.2%、4.3%和4.2%,失业率水平比较低,保持基本稳定。人社部数据显示,失业率已回落至疫情前水平。

  虽然疫情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但是由于各级的促进就业的政策以及社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服务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整体就业形势比较稳定。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我国国民经济仍保持恢复增长势头,主要宏观指标总体仍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有所提升,经济韧性增强,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中央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一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外部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

  受此大形势影响,由于多种因素的叠加,今年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问题凸显,特别是7月份以来,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PMI低于荣枯线个百分点,PMI指数连续18个月保持在荣枯线.2%,均降至荣枯线以下,表明多种原因导致制造业采购情况发生变化。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1%(前值5.3%),两年平均增长5.0%(前值5.4%)。工业产能利用率下滑到77.1%。

  投资消费需求增速偏弱。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3.8%。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只有15.6%,是历史上比较低的水平。

  商务部发布:10月4日—10月10日,中国大商品价格指数(CCPI)为183.58点,比前一周上涨6.1点,涨幅3.5%;比年初上涨22.1点,涨幅13.7%;比上年同期上涨41.9点,涨幅29.6%。2021年5-6月份,国家出采取了诸多保供稳价的措施,促使大商品价格回落;国庆前后由于全球大商品需求上涨加之国内需求上涨,大商品价格出现了新一轮的攀升。

  财政政策执行进度偏慢:财政今年1-5月,广义财政支出占全年预算的比重为32.3%、创2016年来同期新低。其中,一般财政支出占全年预算比重为37.4%,性基金支出占全年预算的比重为22.6%,低于过去两年同期25%以上占比。截至9月末,专项债的发行进度仅有64%左右,远远低于往年90%以上的增速。

  明年宏观政策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继续保持经济平稳恢复和发展,行稳而致远;做好“稳”和“保”的工作;“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将不会制定过高增长指标。

  继续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宏观政策重心将是“稳增长”、防风险、优结构;政策将呈现跨周期调节特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急转弯”可能性不大。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相机抉择,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灵活性。使得政策更加有效。另外,统筹做好今明两年的政策衔接,个人判断是明年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

  1、 财政政策:仍将比较积极,兼顾经济恢复和常态化发展,会有一些调整,但预计力度不大;赤字率和地方专项债仍将保持一定规模和水平,但将更加强调有效性和优化专项债的使用;减税降费和措施仍将有序实行,特别是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加强落实。房产税试点将循序开展。

  2、 货币政策:稳健和防风险仍将是主要取向,不太可能大力度宽松;会保持流动性供给总体上与经济增长相匹配;将针对突出问题更精准地进行货币信贷政策调整,保持政策之间的协调性;保持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基本稳定。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三农、绿色发展、双碳政策的支持;稳妥有效推进风险的逐步化解。

  3、 就业政策:继续加大就业促进力度,多项政策聚力支持稳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关注重点人群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1000万人,同比增加10.01%),加强就业和技能培训。

  4、 深化供给侧,推动双循环。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完善扩大消费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供需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确保粮食、能源安全的有效和及时供给;推进相关领域的;统筹协调好“双碳”目标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以促、促发展。提升全球价值链,提高国际竞争力。

  林雪 普通话